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互動設計心得

在這一學期裡真的有學到滿多的東西,其實在以前我對這一方面都不大懂,自從這一學期上了這門課之後讓我懂了不少的東西,尤其是在互動設計這個領域上,現在才發覺其實互動設計可以那麼的多元化,可以使用到光、影子、水的波紋﹒﹒﹒等。但是最主要的媒介是人體的碰觸,其中還有小部分的媒材是利用到一些機械方面的媒材下去製作當作媒介,譬如說紅外線感應器、虛擬實境裝置、處碰式裝置﹒﹒﹒等。
互動設計這門課真的是讓我有了全新的體驗,在這門課當中我們看了許多的互動設計作品,當我再看那些作品的時候我就會思考這些技術以後有可能會會使用在什麼地方和互動技術到底會進展到什麼地步,就譬如在作品中看到了許多利用光影投射的技巧來顯示影像,這就讓我想到了以後的社會會不會都把廣告招牌撤掉進而將光影投射的技術加以升華成只需利用投影的方式就可顯示廣告招牌的內容,還有以後的電腦螢幕會不會也只需要使用光影投射就可顯現出來,就像在空氣中的3D立體影像,還有以後的電話也會不會變成撥話之後會在空氣中顯示出對方的立體影像,雖然說我這樣思考很天馬行空的思考方式,但是我還是覺得以後的科技一定可以做出這些產品。互動設計的作品最主要的還是要透過人去跟所有的媒材做互動,這才是互動設計的主要目的。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心得

看了很多種不同的互動藝術的作品下來
我覺得再互動藝術的作品上,他可以由不同的方式切入來分類
而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介入在作品之中,而產生出來的意義
單單看一個作品放在那裡時,作品本身並不會有任何意義存在
而人的介入、介入的方式,我認為是作品產生意義的重要切入點

身體接收到作品的方式:

聽覺:在和作品產生互動時,會收到因為互動之下所產生具有意義的聲音,這種聲音有可能是先設定好的也有可能是因為人而製造出來的聲音

觸覺:作品產生互動的方式是為接觸到作品本身,由肉體的接觸,才能使作品產生意義,而接觸的方式,接觸的行為的不同,而會有不同的意義產生,而肉體本身會感受到作品

視覺:當人介入到作品之中,作品本身會利用不同的視覺傳達介面(例如投影),讓觀者在視覺上接收到作品的訊息

身體和作品產生互動的方式:

觸覺:身體介入作品是依靠觸覺,而接觸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區要身體完完全全的包附在作品裡,或著是有身體操控作品,身體輕觸作品,依照不同的介入程度會對觀者產生不同的感受

身體的置入:不是用身體接觸到作品,但是當身體進了作品的場域時,身體本身和作品產生了互動,身體的形狀、動作,將會改變作品而產生新的意義,例如像是影子、呼吸

遊戲性:這是互動藝術很特別的一個部分,因為產生互動和人有更多的接觸,而作品本身也會因為人的超弄方式有所改變,因此開始出現了遊戲性在裡面。很多的互動性作品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它的遊戲性,而他的遊戲性也會是他的作品互動方式的重點,藝術的作品在這當中開始變的不在那麼嚴肅

而人介入的程度也可以有所區分:

完完全全的控制:有的作品必須要由人去玩弄、操作作品,才能夠讓作品產生意義

肢體的接觸:最常看見的應該就是以手去觸碰到作品,在肢體的控制下讓作品產生意義

身體的介入:身體進入到場域以後,而改變了作品的意義

聲音的介入:以人本身的聲音介入到作品裡,而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

影像的介入,由人的影像殘留在作品中,而人的影像變成作品的一部分



以上,依照人介入作品的方式而作出的區分


佩芳

心得

從開學初到現在所上的互動媒體課程,讓我有很深一層體認

從工科出身的我,對於藝術這塊總認為工科對藝術層面的幫

助並不大,但是從這堂課同學們所搜尋的各式文章,我了解

道原來工科也可以很藝術。



互動藝術是一門很有趣的課程。他可以從我們生活周遭去發

現到平常我們所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再引伸出不同於以往

的意義,或是從互動的過程中去探討我們人本身深層的情感

以及人們最基本的想法,例如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對靈

魂的探討、大自然的體會......等等,不勝枚舉。讓我了解

到不管是哪種創作影片、畫作到互動等,最重要的出發點還

是要以人作為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當作出發點,才是創作的根本




在前面提到原來工科也可以很藝術,指的是媒材部分。

互動藝術的媒材實在是太多樣化了,從日常的電腦、

電視、家電到大自然的光、空氣和水皆有可能成為互

動藝術的媒介、媒材,有時候會發現到原來被當作垃圾

的物品在加入了一些電路,機械等等,也能搖身一變

變成具有有意義的互動藝術作品。


因此在這學期的互動藝術這門課,不管是在創作理念上

或是媒材的應用上,都讓我大大拓展了視野。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心得

在互動的世界裡,有各式各樣的想像力,運用了很多不同的媒材和科技,帶給人各種不同的體驗,讓大家有新的想法,而使用的媒材大致上有比較感覺方面的,像是觸覺和聽覺還有視覺.嗅覺,幾乎能夠體驗的新感覺都有人實驗,而運用的科技大致上有感應器﹑控制器﹑3D滑鼠﹑訊息手套.投影機...等,運用這些互動裝置,讓人們可以體驗到藝術家想傳達的訊息,促使人們開始進行反思,互動媒體最大的功能就是在讓人們有新的體驗和想法,讓人們可以在科技中體會最原始的內在想法。

Ahua

互動心得-劉勇明

互動媒體 劉勇明 G970O003
從三月開學到現在六月,從不懂,到現在的懵懂,我發現,其實在互動的世界裡,大概會用到的媒材細分以下幾點:(紅外線﹑光線﹑顏色﹑溫度﹑超音波等)
例外在搭配(感應器﹑控制器﹑3D滑鼠﹑訊息手套等),還有一些隨手可得的素材(梯子、枕頭、雨傘、餐桌、椅子等),不過,最主要還是以人為出發點,都是要透過人來跟媒材來做互動,而得到最大的效果。

補充-圖形辨識系統應用互動



日本電玩創投公司「藝者東京娛樂」推出的擴增實境娛樂軟體「電腦虛擬互動女僕ARis」,包含「電腦方塊」、「電腦逗弄棒」及專屬軟體,結合網路攝影機便能使用。只要將「電腦方塊」放在網路攝影機前,螢幕便會顯示方塊所在場景;螢幕中的方塊上就會出現一名長相甜美的虛擬女僕ARis。電腦會根據方塊及逗弄棒上不同的標記,計算出兩者間的相對位置或移動角度。所以,當玩家看著虛擬女僕,拿著逗弄棒在方塊附近移動時,虛擬女僕就會出現不同動作,與玩家互動。           --引自巴哈姆特clearliao部落格小屋


上一篇我PO的有關圖形辨識的文章Levelhead ,當中的互動性
只局限於人物的移動方向,那這個雖然不是做為藝術用途,而是
以商品的方式販賣,但我認為此互動技術非常具有特別性,因此
做為我上一篇的補充。(PS:展示影片請用正常眼光觀賞...)
販賣官網網址http://www.geishatokyo.com/jp/ar-figure/figure.html

戲水戲(Water Drama)



人總貪戀著一個人靜靜的遙望粼粼波光,繁佈的閃滅光芒像水在呼吸在說話,出神時,幻似傳來風鈴般的聲響。作品「戲水戲」則以此經驗為出發點,嘗試以沒有形狀的水做為互動介質,化視覺為聽覺,轉水波的碰撞為陣陣聲響。
題為戲水戲,人戲水、水戲人。在人對水擾動中,產了變化無窮的光、聲、影,恰如以水為中心上演著一齣聲光戲。三個水盆間也彼此互相共鳴,似漣漪般緩緩散開。以科技重新詮釋自然之美,建立一個人與水交織作用的場域。

引自 http://hi.baidu.com/wayjay728/blog/item/fee981cf0b11ed38f9dc61d4.html




水與光是生物生存所具備的元素之一,水給人
的感覺總是多變充滿變化的,在光與水和人的
交錯充滿著奇幻與美,滿足了人們對於光和水
以及聲音的幻想

作者:Armella Leung and Olivier Oswald
國籍:Montreuil, France (蒙特勒伊,法國)
參考網址:http://www.laval-virtual.org/revolutio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0&Itemid=47
http://bp.cocolog-nifty.com/bp/cat627893/index.html
官網:http://www.kiwimella.com/




Abstract:
The "dreaming pillow" is an installation which uses modern technologies to suggest new relationships to objects -here a pillow-, giving them the possibility to be not only utilitary and disposable, but also contemplative and poetical.Most people do no longer care for their spleepy dreams because our society emphasizes so much the importance of achieving material dreams instead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ir inner imaginative and spiritual wealth.The installation invites you to explore these forgotten dream-like sensations.You get into a contemplative state by interacting with different imaginary worlds projected on the pillow.

摘要: 在“夢枕”是一個安裝使用現代技術,以顯示新的關係的對象,這裡枕,使他們有可能將不僅utilitary和支配,而且還沉思和詩意。 大多數人不再照顧spleepy的夢想,因為我們的社會強調這麼多的重要性,實現材料的夢想不是要注意自己的想像力和內在的精神財富。 安裝請您來探索這些被遺忘的夢一樣的感覺。 你很容易就進入了沉思狀態與不同的假想世界預計枕頭上。

作品所顯示的照片,投影在一個白色的枕頭協商小組圖像預計。枕頭和iPhone的觸摸屏和電容式傳感器,它檢測壓力傳感器安裝。 MARUCHISENSHINGU可以偵測到移動的手觸摸表面電容傳感器枕頭做。可控制的視頻手部動作。 的概念, “夢” ,因此iPhone的視頻和手部動作是沒有直接聯繫的同步茫然。這場比賽從劇本的一種奇怪的感覺和觸覺感受的枕頭TAYUTAU ,觸康復而昏昏欲睡。一起去的幻想世界沉浸在美妙的圖像與睡眠,大量的虛擬VACHARURIARITI意義。
勇明

Speaker Tree




此作品以導電油墨在牆面畫上黑色線段,賦予其類似樹和喇叭的造型 ,當觀眾用鉛筆連接兩段導電油墨時,會因鉛筆的導電特性形成通路 導電,透過擴大機放大雜訊形成聲音,而其塗繪線段有如樹的枝幹般 生長,而這聲音也可以被實體化般的由橡皮擦擦掉。而透過身體接觸 黑色線段,經由身體的導電性差異製造出如鳥的叫聲,藉以表達圖像 、聲音與空間意向的同時存在。

引自: 異態。- 數位藝術創作成果展


對於一般人來說植物是無法表達自己意識,藉由

繪畫出樹的支脈連接發出的聲音,與人體本身的

導電也許可以在人與植物之間有一種新的互動模式。

Thermoesthesia (溫度感應顯示)

共同創作者:Momoko Inose, Rie Yokomotsu, Kinya Fujita, Toshiie Kitazawa, Mototsugu Tamura, Shinji Sasada Kamakura, Japan
學 校: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東京大學)



Abstract(摘要):
"Thermoesthesia" is a new style of interactive artwork with an original thermal sense display. The thermal sense display has been developed to allow users feel the temperature of the visually displayed objects, which is cool or warm, by directly touching the objects.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enrich the touch expression. "Thermoesthesia" is expected to extend the style of the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access activity in dairy-life that is for ubiquitous information-intensive society."Thermoesthesia " offers the audiences experience not only touch-and-feel but also direct interaction with the images using their hands. The interaction with a redesigned and simulated physical phenomenon allows the audiences re-experience the phenomenon in different style from the familiar one, which provides a chance to rediscover the world.

摘要:
“ Thermoesthesia ”是一種新的風格與互動藝術作品的原始熱感顯示屏。熱感顯示器已經開發出來,讓使用者感受到,溫度隨著物體的變化,如涼爽或溫暖,通過直接接觸而有所改變。

主要目的
“ Thermoesthesia ”提供了經驗,不僅觀眾觸摸和感覺,而且互動的圖像會在自己手中有所變化。互動,重新設計和模擬物理現象,讓觀眾重新體驗不同的風格,它提供了一個機會,重新發現的世界。

作品互動方式
當影像為火花躍出,參與者觸摸面版則可感到溫熱;當影像為結晶冰柱躍出,參與者觸摸面版則可感到冰冷。

勇明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Shadow Monster





介紹:http://www.designmuseum.org/designinbritain/philip-worthington

其他影片:http://occultdesign.blogspot.com/2007/02/philip-worthingtons-shadow-monsters.html

Shadow Monster 是由RCA 的Philip Worthington 在RCA show 2005 展示的互動作品,他利用人的手影變化,藉由偵測出影子的外圍,分析之後加上附有變化性的造形藝術以及音效,十分有趣,就像是怪獸總動員一樣。

陰影怪獸從一個簡短的關於技術魔術。我一直在尋找在光學錯覺和維多利亞手陰影特別感興趣我作為一個起點。其中的奧妙與性質可設立已經非常神奇,我想知道是否還有餘地進行試驗這些技術。回首自己的童年,我記得的感覺鑄造巨大形狀根據我父親的幻燈機,創造怪物和愚蠢的動物。我喜歡簡單,直觀的工作的事情;好玩的感覺,觸摸我們的一個非常基本的水平。


Through a complex interplay of computer graphic and photographic programming, fantastic monsters materialise from the shadows cast by the hands of participants, reacting to and elaborating on their gestures with sound and animation. Wolf-like creatures, birds and dinosaurs are among the characters that speak and squeak as imaginary mouths open and close.
‘Play’ and ‘playfulness’ are words Worthington frequently uses when describing both his work and his approach to interactive design. As the London-based designer says, “it is a platform for experimentation and a space for the imagination to run wild.” His other projects include a digital version of the traditional toy race car track, an online community graffiti network and a colony of digitalised leaf-cutter ants that mimic the behaviours of actual ants as they forage around an interactive tabletop in search of real objects on the surface.
Worthington’s designs inject spirit and humanity into our increasingly technologically driven society. However, interaction designers today are not only concerned with the expressive and communicative possibilities of new technologies but also with their social and cultural consequences. The vision recognition software Worthington has written for Shadow Monsters could have applications beyond growling wolves and squawking birds to incorporate graphical commands for the physically disabled. While exploring all available avenues for his truly immersive and interactive designs Worthington continues to make existing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more meaningful and relevant to our lives now.

Ahua 引用